在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日益高涨的当下,QDII基金作为国内投资者参与境外资产投资的关键渠道,备受市场瞩目。2025年9月5日,我们对QDII基金净值展开深入梳理,为投资者呈现最新动态。
整体表现与市场态势
截至9月3日(因9月4日为交易日,通常基金净值在交易日后一天更新),市场中存续的314只QDII基金展现出差异化的业绩表现。今年以来,QDII基金整体业绩可圈可点,93%的基金实现正收益,这一成绩得益于境外股市的向好走势。从不同类型基金来看,混合型基金今年表现最为突出,平均收益率达29%;股票型基金平均值为22%;另类投资基金平均值为17%;债券型基金平均值则为3.6%。
以广发纳指100ETF联接(QDII)美元A为例,在9月3日单位净值为0.9703,累计净值为1.0102元,最新规模达13.41亿。该基金紧密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而今年美股市场在科技股的强劲带动下,走出了持续上扬的行情,使得此类投资美股科技股的QDII基金受益颇丰。
高收益基金剖析
今年收益率领先的QDII基金多聚焦于港股医药等资产配置领域。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今年收益率高达142.57%,截至今年二季度,其重仓持股为映恩生物-B、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等港股医疗保健行业企业。此外,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收益率为107.47%,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收益率为107.18%,这些基金均在港股医药赛道上斩获了显著收益。
港股医药今年大热主要有几方面原因。宏观经济层面,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超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亮眼,为市场注入信心,尤其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和长期配置的确定性吸引着他们关注港股市场。国际环境方面,尽管中美关系仍存摩擦,但较市场此前悲观预期有所缓和,这促使众多机构重新审视对中国资产的定价逻辑,而港股作为“中西结合点”,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赛道确定性上,从AI、创新药到新消费,国内不少产业在过去一年成果显著,逐渐展现全球竞争力,且不少优质企业在港股上市,叠加美元走软、外资回流新兴市场的大背景,港股优势愈发凸显。
低收益基金分析
负收益的QDII基金主要集中在投资境外石油、天然气、房地产类股票的产品。由于国际油价波动剧烈,部分能源类产品净值出现明显回撤。例如一些追踪国际原油价格的基金,受到地缘政治、全球原油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油价的大幅波动导致基金净值起伏不定。今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端和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增加,OPEC+减产政策的执行情况、全球经济复苏对原油需求的影响等因素交织,使得原油价格走势难以预测,进而拖累了相关QDII基金的表现。
规模与行业分布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QDII基金总规模约68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类型分布上,股票型基金有215只,存续规模5489.11亿元,规模占比86.65%;混合型基金58只,存续规模455.73亿元,规模占比7.19%;债券型基金24只,存续规模334.65亿元,规模占比5.28%;另类投资基金17只,存续规模55.29亿元,规模占比0.87%。其中,另类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传统金融产品以外的资产类别,如黄金、原油、房地产、REITs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境外资产仍以港股为主。港股市场的赚钱效应显著提升了QDII产品的吸引力。许多A股基金、港股通基金虽可投资港股,但仅限于港股通名单之内,而QDII基金投资范围不受此限制,在港股市场能够更为灵活地布局。例如,腾讯音乐目前尚未进入港股通名单,但其今年以来股价上涨近1.3倍,港股通基金、A股基金无法参与,而华宝海外中国QDII将其列为第七大股票;港股上市公司赤子城科技今年股价上涨超1.6倍,截至今年6月末,南方基金旗下多只港股QDII重仓该股。
后市展望
展望后续,多位QDII基金经理认为新消费与新科技赛道仍蕴含大量成长机会。南方香港成长灵活基金经理熊潇雅指出,投资应深入研究新时代下消费者兴趣变迁,加大对高端制造、文化出海布局,同时重视AI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在公司基本面坚实、估值合理时,耐心持有以获取长期收益。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基金经理郑希则强调AI产业链投资机会,认为AI产业逐步进入商业应用闭环,海外算力产业链景气度已开始提升,国内大模型竞争力提升、开源路线加速技术应用落地,相关产业链景气度明显上行,且国内基于大模型的应用产品公司也开始展现全球竞争力。
综合来看,QDII基金在2025年展现出强劲的业绩表现与规模增长态势,但不同基金因投资标的和策略差异,业绩分化明显。投资者在选择QDII基金时,需充分考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以及对不同市场和行业的判断,合理进行资产配置。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