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项目,指的是二甲苯化工项目。PX是para-xylene的缩写,中文学名“对二甲苯,是一种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的芳烃类化合物。PX(对二甲苯)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在中国,人们反对PX项目,甚至谈PX色变的根本原因,是认为PX项目不但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PX本身还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严重危及人的健康。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在美国 、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PX不算危险化学品。
在生产过程中,PX与石油是密不可分的。PX的生产步骤一环扣一环,都发生在一个名叫“芳烃联合装置”的整套设备里。由于这一系列工艺需要用水,再加上为了便于运输,因此,PX项目多依水而建,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是资源丰富、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生产过程,PX的储存与运输环节可能蕴含更大风险。这是因为,PX既是易燃液体,同时也容易凝固,凝固点只有13.26°。因此,贮运时既要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晒,又要有保温设施,并防止泄漏。
单从PX项目自身特点出发,其选址的原则有“三近”:离炼油企业近,离下游PTA工厂近,离大江大海近。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就明确要求:新建PX项目必须以大型炼化厂为依托,并尽量与PTA企业的分布相匹配。
PX项目的工业影响
一个国家的化工水平有几个指标可以大致概括一下,一个是它的炼油能力,还有一个是乙烯的产量,最近PX即二甲苯的产量也是一个国家化工化学水平的重要指标。PX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是代替棉花,相当于我们用的合成纤维代替我们的自然纤维。中国是一个纺织品大国,纺织品肯定要有原料,PX是作为我们一个主要的服装、纺织的原料。
PX即二甲苯的产量是反映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性产品,就说明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物品,换句话说,这个东西不能受制于人。比如像汽油,我都不生产了全部进口,这样就会受制于人,这个产品的价格或者是老百姓最后被转嫁的成本都是不可控的。
PX项目在各国的发展
中国
2000年以前,发展比较缓慢,但供需关系相对平衡,2000年国内自给率为88%;2000年到2010年,中国PX项目迅速发展,生产能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一;2010年至今(截至2013年),国内市场需求持续走高,而PX建设却步伐放缓,产能开始无法满足需求。
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对PX的实际需求为1385万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X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32%,但中国PX总产能仅为880万吨,自给率只有63%。
韩国
韩国是亚洲最大的PX生产国,年产能为584万吨左右,出口量近150万吨。S-OIL是韩国三家最重要的石化企业之一,其每年生产的170万吨PX,有70万吨出口到中国。
2012年,该公司在蔚山建设的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PX装置已经正式投产,其产能相当于每年为全球提供32亿套服装。
日本
日本作为PX生产大国,年产能超过400万吨,有半数出口国外。2012年11月,日本JX能源公司与韩国SK合作建立大规模PX生产工厂,预计投产后该工厂年产量将达到100万吨。
新加坡
新加坡则把PX作为本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加大发展力度。靠填海造陆而成的新加坡裕廊化工区,是亚洲目前最大的石化生产和物流基地,也是全球第三大的石油炼制基地。2012年,这里又引进一个年产80万吨的PX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