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5月29日宣布,自6月1日起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日元直接汇率,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提高了人民币可兑换性,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东京有望成为重要离岸人民币市场
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5月29日宣布,计划在6月1日开始在东京和上海两地市场上开展日元和人民币的直接兑换业务。同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方式,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将于6月1日开闸。
对此,日本媒体和外资机构表示,此举有助于降低两国企业贸易成本、促进两国的贸易往来,是两国在深化金融合作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专家认为,具体操作细节仍有待明确,当前东京离岸人民币市场亟待完善。
降低两国贸易成本
分析人士称,该项措施是对去年12月公布的“中日加强合作发展金融市场情况说明书”的具体落实。日本《读卖新闻》表示,此举将削减两国货币的交易成本、简化交易程序,部分经济学家预计这将促进两国贸易。中国也能借此增强人民币的国际流通性。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询价,将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从而得到当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安住淳29日表示:“此举将促进两国货币的相互便利程度,并重新振兴东京市场。”
数据显示,在2011财年(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达12.48万亿日元,约占该国总出口额的19%;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额为14.78万亿日元,约占总进口额的21%。目前,两国贸易多以美元结算,即以交叉汇率方式进行交易,其间存在交易成本上升和汇兑损失的不利因素。
日本共同社也认为,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中日两国贸易与金融业务往来,加强亚洲两个最大经济体的经济联系,同时减少在此过程中因美元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除此之外,这也有益于提高人民币和日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的重要性。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举措对中日企业贸易有很好的正面效果,能减少多少成本主要看这个市场有多大,流动性是否足够。“我们预计市场流动性会较好,因为两国都是大国,有很多经济交往,企业可以节省不少成本。对于东京金融市场来说,此举能增加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举措还能支持上海和东京两地外汇市场的发展。对上海来说,人民币与日元将成为上海市场仅次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最受欢迎货币配对;而对于东京市场来说,其有望发展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离岸人民币市场待完善
据道琼斯通讯社29日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人民银行已邀请19家银行为即将推出的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兑换交易做市,上述银行包括主要的中资和日资银行、在外汇市场中表现活跃的其他地区外资银行以及东部沿海与日本有较多业务往来的地方商业银行。
日本瑞穗集团表示,该集团下属的银行将开始进行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兑换交易业务,有许多日本企业都已开始考虑进行人民币计价资本品的交易活动。直接进行人民币兑换交易,将能够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满足其客户的需求。
不过,澳新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的意义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目前东京市场上的人民币资产池较小。“日元对人民币在中国的交易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即使用交叉汇率方式的来进行套算,并根据市场情况来进行浮动调整。问题是当这种交易方法移植到东京市场时,要求后者拥有较多人民币来进行实际结算,但东京市场并非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人民币在该市场的流通也非常小。”
另据法新社29日报道,在此问题上,日本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日本计划购买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该额度与此前媒体预测100亿美元相近。刘利刚认为:“国债并非现金,其流动性并不是特别好。如果日本央行与中国央行有货币互换协议,那么日本企业需要人民币的话,可以向日本央行直接购买,但目前我们还没看到这类协议。”
企业贸易结算更加便利
根据相关规定,自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实行直接交易做市商制度,直接做市商承担相应义务,连续提供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的买、卖双向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改进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询价,将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
这是我国首次宣布开展除美元外人民币与别国货币的直接交易。目前,在对多种别国货币交易中,我国仅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的直接交易。现行的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不易形成真实的汇率价格,同时也容易因美元汇率的波动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汇兑损失。
资料显示,在我国的诸多贸易伙伴中,日本是除欧盟、美国、东盟外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往来极为密切。在目前欧元区经济低迷和欧元前景不明的背景下,实现人民币与日元货币的直接交易,将更有利于两国的双边经贸往来。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做市商直接报价而不根据美元套算,将有效降低对日元汇率买卖的价差,进而降低有关交易的汇兑成本。
“直接兑换实际上就是少掉了先换美元再分别换成人民币和日元的步骤,由两步合成一步减少了中间汇兑成本和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表示,中国和日本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中日之间的贸易60%是使用美元结算。中日贸易2011年总额为3450亿美元,因此人民币和日元之间实现直接交易将不仅使美元在结算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而且使人民币在结算和定价中更多地被使用,刺激中日之间的贸易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央行出台了多项措施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至此,中国从事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的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支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明显增加。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80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4165.7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1638.3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5500.1亿元,收付比由2011年的1:1.7提高至1:1.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平衡状况持续改善。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498.7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28.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470.0亿元。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也是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根据美元与其汇率间接套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汇率形成机制的僵化与失真。因此,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包括未来可能推出的对欧元的交易,将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透明、价格更真实。
鲁政委表示,推出人民币和日元的双向询价交易是增强人民币汇率自主性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过去欧元、日元、英镑和港币的汇率都不是直接询价交易出来的,而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价格套算出来,现在直接询价实际上可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自主性,更加尊重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弹性。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人民币走势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央行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加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决定作用。此前自2012年4月16日起,央行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汇率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同时,央行外汇操作方式也作出适应性调整,主要针对市场汇率的过度波动,降低入市频率。
强化人民币区域货币角色
丁志杰认为,人民币在东京直接挂牌交易提高了人民币可兑换性,增加了人民币被接受程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安排有助于减缓对美元的依赖,提高亚洲货币汇率定价的自主性,有利于形成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
分析人士表示,此举强化了人民币区域货币角色,有助于加快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推动资本项目改革;有利于分散甚至削减外储。
“这种安排的最大受益者是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会大幅提高,从而推动海外人民币储备的建立,降低汇率风险自不在话下。在人民币占主动的情况下,直接兑换不仅不应限制,反而应大力推动。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将强化人民币区域化核心货币的地位,并能减少人民币对某个主权货币的过分依赖。在人民币和日元进行直接交易后,中韩之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内地和香港之间,未来也可能尝试货币直接交易。”刘维明说。
不过,刘维明认为,只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关键货币仍是美元,就不可能出现一个脱离美元独立存在的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波动也不会因此降低。经济主体汇率风险下降主要体现在效率上。
对日业务较多公司明显受益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的开启,将有利于降低企业汇兑成本,特别是对日业务较多的软件公司,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日本业务。
软件公司对日业务较多
中国证券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A股上市公司中,软件类公司对日业务较多,主要有海隆软件、汉得信息、东软集团、浙大网新等。其中,海隆软件的国际业务主要就是对日软件外包业务,占公司总业务额近八成,居上述软件公司首位。
2011年年报显示,海隆软件的日本业务营收达3.12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79.86%。东软集团的国际业务营收为3.1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34.5%,包括了日本和欧美的业务,但日本的业务占主要部分。汉得信息的日本业务收入为3487.16万元,占公司总收入的6.7%。浙大网新的日本业务收入约2.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3.9%左右。
去年,上述公司的海外外包业务收入都出现较大程度增长,对公司业绩贡献明显。海隆软件来自日本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08%;东软集团国际软件业务同比增长23%;汉得信息软件外包收入(主要针对日本)同比增长82.21%;浙大网新在对日服务外包领域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今年一季度,上述公司的海外外包业务呈现继续增长态势。
有利减少汇兑损失
目前,人民币对其他币种的交易方式均以美元交易做市商和美元为中介进行,其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也均采用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该币种汇率套算形成。
由于没有确定日元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机制,因此企业结算采用以“日元对美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计算的交叉汇率。但美元汇率波动产生损失的风险很大,且兑换手续费用较高。不少公司由此支付了很高的汇兑费用。
兴业证券软件行业分析师张英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直兑日元将降低上述软件公司的汇兑损失,而且其日本业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对其业绩有正面影响。
不过,在双方贸易过程中,货币的选择还要看企业自身的意愿。业内专家提醒,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是短期难以改变的。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兑换执行后,要看中日双方企业是否愿意用日元来结算。
人民币汇率脱钩美元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9日宣布,将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日元将成为除美元外首个与人民币开展直接交易的全球外汇市场主要货币。这也是继今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汇价单日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之后,货币当局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推出的又一强力举措。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将大大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独立性”,大幅扭转以往参考乃至跟随美元涨跌的汇率定位。这对于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认可度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此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模式,以人民币对日元交易实行直接交易做市商制度为核心,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对此,有外汇交易员认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外汇交易相比,这一汇价形成和交易模式,本质上非常接近国际汇市上不同货币之间的纯市场化自由交易。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的推出,意味着以往人民币汇率全部或部分“锚定”美元的汇率定价机制自此将发生实质性变化。按照货币当局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改革思路,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非美货币与人民币之间建立起直接交易关系。人民币汇率的“去美元化”,以及货币当局在2005年汇改时提出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将在此次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推出之后得到深化。
另外,在近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始启动、人民币与多国之间货币互换规模稳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推进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在脱钩美元方向上迈出重要一步,势必将大幅增强海外各类投资者对人民币的认可度。
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欧债危机的反复发酵,全球经济运行格局和世界货币体系在短短几年中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人民币作为全球经济活动中日益重要的一个新兴货币,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关注。尽管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还不能自由兑换,但海外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在未来国际货币新体系中所担任的重要角色已有所期待。而此次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模式的推出,对于提升人民币市场化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人民币认可度方面,显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民币汇率在脱钩美元方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对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独立性等方面,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向市场化方向靠拢,显然不仅有利于本国,也同样有利于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平衡。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在脱钩美元迈出的这一关键步伐,也将助力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