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联合政府难产 意大利将欧元推向悬崖?
意大利政局动荡,10年期国债飙升至7%这一难以为继的水平上方,希腊组建联合政府难产,投资者对欧元区债务形势的担忧情绪进一步加剧,周三欧美股市全线跳水。外汇市场上,欧元等非美货币全线暴跌,欧元/美元触及一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并创15个月最大单日跌幅,美元则大涨,美元指数触及 70,创1个月来新高。
大资金流入股(11/10)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在与总统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开会途中,希腊保守党领袖安东尼斯?萨马拉斯因反对会议确定的联合政府总理人选,愤然离开会场。萨马拉斯退会的原因是:一项任命希腊议会议长为总理的协议在最后一刻获得通过。知情人士表示,谈判开始后,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还提名了其他几位候选人。希腊总统表示,希腊时间周四上午10点将会再次召开有关总理人选的会议。
贝卢斯科尼承诺辞职后出现的市场反弹,消失得比一辆玛莎拉蒂跑车还要快。这位意大利总理将要下台的消息,只对金融市场产生了转瞬即逝的积极影响。周三上午,意大利国债价格大幅下跌。
分析人士表示,鉴于意大利政界当前纷争激烈,投资人担心,即便贝卢斯科尼下台,该国也可能无法尽快成立获得广泛支持的新政府来推进债务危机的解决。另一方面,希腊新政府“难产”,也影响了市场人气。
9日,清算机构要求提高意大利国债交易保证金的消息令市场低迷态势难以收拾。意大利两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全面突破7%关口。此前,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国都在其国债收益率达到该水平后寻求外部援助,意大利有可能成为就此倒下的第四张“多米诺骨牌”。
而高达7%的融资成本已经将意大利推到了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曾经被迫求援的“生死线”上,意大利债务违约风险不断上升,市场对意大利债务危机的担忧情绪瞬间加剧。受此影响,欧洲股市昨日高开低走,三大股指盘中跌幅超过2%,意大利股市盘中跌幅更超过4%。欧元兑美元一度跌穿1.3680水平,盘中跌幅超过 1%。
意大利政局随着贝卢斯科尼的辞职而愈发动荡,而原本周三公布的希腊联合政府协议却迟迟未能兑现,再加上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飙升并突破7%,欧债危机加速恶化,意大利恐成为下一个需援助的国家。受此拖累,欧美股市大幅下挫,泛欧绩优股指数收跌1.8%,美国股市临近尾盘跳水,三大股指全线暴跌超过3%。
随着意大利进一步陷入危险区域,该国面临艰巨的融资挑战,首先是周四意大利拍卖短期票据,接着是下周一该国拍卖较长期国债。尽管这些拍卖不太可能失败,但风险在于,意大利将不得不支付高得多的收益率,进一步推高该国政府的举债成本。
意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表示,市场对意大利会长期陷入瘫痪的担心毫无根据。他正致力于就由技术官僚组建临时政府一事寻求议会共识。如果议会不能达成一致,他表示将解散议会,提前进行选举--这也是贝卢斯科尼所支持的一条路线。
不过,对于一些人而言,最大的担心是危机蔓延至法国。目前,法国与德国国债收益率息差已升至欧元时代的新高。
目前,希腊联合政府已经“难产”,而意大利政局的动荡也影响着欧元的走势,后市欧元势必将要承压。
欧洲各国恶言相向 欧元前景暗淡依旧
上周的20国集团峰会标志着欧元区长达三年的自救努力以失败告终。欧元区将获得拯救,但不是自救。它的生存将要感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新兴经济体。对法国来说,此次峰会就是在自家门前丢脸。尽管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呼吁召开一次“新世界、新观念”的峰会,但峰会实际上是围绕旧世界和旧口角的。德国、法国、希腊和其它邻国之间恶语相向,G20其它成员则惊异于欧洲的内部纷争。
而欧债危机是欧洲自己造成的,不能完全指望中国来拯救。对于欧债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中国的决策者高度关注欧洲债务的情况,但是欧洲必须提出有效的方案,否则中国的投资反而会耽误时间。他认为中国提供资金必须要有抵押比如德国国债,并且最好以人民币计价,不能以美元或欧元计价。
从技术面看,欧元一周以来始终难以有效升穿1.3850位置附近的双重阻力位,而1.37-1.3750附近位置是强劲支撑位,若欧元跌破这一水准,欧元将进一步跌向1.3400位置。不过,投资者对做空欧元仍持谨慎态度,从以往数据来看,即使欧洲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欧元仍然能获得一些动能而走强。
而意大利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是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市场发现欧元区不是铁板一块,开始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国家区别对待。这使德国的国债收益率越来越低,而“欧猪五国”则必须向市场缴纳越来越高的风险费。如果没有欧洲央行的买入计划,意大利估计早已支撑不住。央行目前持有的“欧猪”债券价值1800多亿欧元,希腊和意大利比重最高。
自从有了欧元之后,意大利失去了货币贬值这一利器,同时没有利用统一货币带来的低利率强势投资,而是将其消费挥霍,使债务的雪球越积越大。
希腊公投事件还表明希腊政府在完成紧缩计划上严重缺乏自信且极具投机性。德、法的强硬态度可以迫使其放弃公投,却无法改变希腊在缩减赤字上的力不从心。欧洲一轮接一轮的高层磋商不但未能做到同舟共济,裂痕与分歧反而不断增多,退出欧元区也不再是官方言论的“禁区”,这一切都使得欧元很难在短期内重拾强势。
另外,交银施罗德基金认为,短期看,市场受到欧央行降息和希腊总理辞职引起全民公投取消等正面消息的刺激,情绪有所好转;中期看,市场对救助计划的热情会因迟迟未出台的救助细节而消退,而救助过程中充满了波折与变数,希腊终究须在接受救助、财政紧缩、经济继续衰退和不接受救助、退出欧元区、经济动荡之间选择。
作为IMF的新总裁,拉加德显然对欧债问题更为忧心,她认为,应当将希腊这个经济总量仅占到欧元区2%的小国从债务危机当中解脱出来,避免希腊从整个欧元区中剔除出去,并且还需加强对欧元区银行的治理。
而欧元区的麻烦已经从2009年的可控地区性危机,急剧扩大为如今的全球危机。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欧洲已经无法为自己的行为善后。何以至此?第一,就如何分担损失达成一致永远是困难的,而在一个由17个欧元区成员国、强大的银行、互相重叠的欧洲官方机构、公众不满情绪以及数十种政党组成的世界里,其中最少数人掌握着最大的谈判筹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是技术过程的失灵。第三是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的具体失职。
因为种种原因,欧洲各国所持的意见并不相同,于是出现了恶言相向的现象,而各国不仅没有及时团结一致解决问题,还如此互相推脱责任,这使得欧元的前景依旧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