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指数全景与市场基调
11月3日科创板呈现“探底回升”的震荡修复态势,早盘受外围市场波动及前期获利盘抛压影响一度下探,但“十五五”规划释放的科技创新政策红利逐步显现,叠加部分硬科技企业业绩预告超预期,推动指数午后反弹收窄跌幅。截至收盘,市场交投活跃度较前一日提升12%,投资者情绪从谨慎转向观望。
二、板块分化特征:硬科技逆势领涨,细分领域强弱分明
1.领涨板块:政策聚焦的核心赛道
半导体产业链成为当日最强主线,板块整体涨幅达1.87%。其中,芯片设计企业中微公司大涨5.32%,公司披露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新一代刻蚀设备进入国际供应链验证阶段;设备材料领域的沪硅产业、安集科技分别上涨3.76%、4.12%,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扩产计划加速。国泰君安指出,“十五五”规划明确的“集成电路自主可控”目标,使板块获得长期政策背书。
高端装备制造表现活跃,机器人概念涨幅1.54%。埃斯顿午后直线拉升4.89%,公司公告与德国库卡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控技术涨2.93%,其工业软件产品在新能源领域渗透率突破30%。
2.调整板块:前期热点与业绩承压品种
生物医药板块延续调整态势,CRO概念跌幅居前。药明康德跌3.21%,受海外订单增速放缓影响;康希诺生物跌2.78%,三季度营收低于市场预期。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水平,但短期缺乏催化剂,资金观望情绪浓厚。
次新科创板股表现分化,10月以来上市的12只新股中,仅3只收涨,其中智翔金泰跌4.15%,成为当日跌幅最大的科创板个股,主因市场对未盈利生物药企的估值分歧加剧。
三、资金流向与持仓动态
1.场内资金:主力流出放缓,北向资金逆势布局
当日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28.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45.3亿元显著收窄,显示抛压有所缓解。分板块看,半导体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9.2亿元,为唯一净流入超5亿元的细分领域;生物医药板块净流出12.5亿元,连续三日位居流出榜首位。
北向资金通过沪股通逆势增持科创板标的,当日净买入8.3亿元。其中,中芯国际获净买入2.1亿元,金山办公净买入1.8亿元,反映外资对头部硬科技企业的长期配置需求。
2.机构动向:ETF份额逆势增长,长期资金持续入场
科创50ETF(基金代码:KA4010)当日份额增加1.2亿份,自10月31日触底以来累计增长4.5亿份,显示散户通过指数基金逢低布局。中金公司指出,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已从年初的5.2%提升至8.7%,中长期资金入市趋势明确。
四、行情驱动逻辑与后市展望
1.核心驱动因素:政策红利与业绩预期博弈
政策面形成强支撑:“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科创板作为服务硬科技的核心平台,其“1+6”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证监会近期透露将优化科创板上市标准,允许更多未盈利前沿技术企业上市,进一步拓宽板块覆盖面。
业绩面呈现结构性亮点:截至11月3日,已有187家科创板企业披露三季报预告,其中62家净利润增速超50%,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新能源设备领域。但整体盈利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成为制约指数反弹的重要因素。
2.短期趋势预判与操作建议
短期来看,科创50指数在1.48-1.50区间形成阶段性支撑,政策利好有望推动指数逐步修复,但需警惕1.52阻力位的压制。中长期而言,随着“十五五”规划落地及改革深化,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华源证券等机构看好板块“结构性长牛”行情。
风险提示:一是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引发全球科技股回调;二是科创板解禁潮来临,11月将有230亿元市值限售股解禁;三是海外技术封锁加剧,影响半导体产业链业绩兑现。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