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行情
A股三大指数昨日集体小幅上涨,截止收盘,沪指涨0.05%,收报3836.77点;深证成指涨0.37%,收报12585.08点;创业板指涨0.31%,收报2929.04点。沪深两市成交额17278亿,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379亿。
十大劵商
中信证券:当前沪指动态市盈率为12.8倍,处于近三年均值下方11%,估值安全边际显著
结合北向资金连续5个交易日净流入(累计达112.3亿元)及两融余额稳步回升(较月初增加286亿元),市场流动性环境持续改善,11月25日沪指核心波动区间为3820-3860点,3800点以下是中长期布局的“黄金坑”。该机构强调,尽管短期受美股波动与美联储政策预期扰动,但国内稳增长政策工具箱仍有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临近将逐步释放积极信号,无需过度担忧调整风险。
华泰证券:从技术面给出更细致判断
认为沪指3810-3815点区间形成“60日均线+前期震荡平台下沿”的双重支撑,11月24日盘中探至3821点后快速反弹,印证该区域承接力度较强;而压力端集中在3850-3860点,此处是10日均线与20日均线的粘合位,需成交量放大至8500亿元以上才能实现有效突破。该机构预测25日沪指大概率在3815-3855点区间震荡,若午后能出现“放量站稳3835点”的信号,或触发短线资金入场,推动反弹至3860点附近。
银河证券:年末机构调仓压力仍在释放
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股出现“基金赎回-股价下跌”的负反馈,11月以来AI算力板块跌幅已达12.3%,这种调整可能短期传导至其他成长板块。该机构建议投资者警惕3800点支撑失效的风险,若沪指跌破3790点且放量,需果断降低仓位至5成以下。
国泰君安:通过复盘近五年年末行情发现
11月下旬至12月往往是风格切换的窗口期,资金从前期领涨板块向低估值、高股息品种迁移的概率达70%。结合当前市场特征,该机构指出,前期涨幅居前的AI芯片、机器人等板块动态市盈率已达65倍,远超创业板指均值,而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市盈率仅6.2倍和12.5倍,估值性价比凸显。11月25日可重点关注高股息央企蓝筹,尤其是股息率超5%且近三年分红率稳定的品种,这类标的在年末资金避险需求下具备显著配置价值。
申万宏源:进一步细化风格切换逻辑
提出“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是“价值端的低估值修复”,推荐保险、基建等受益于经济企稳预期的板块;另一方面是“成长端的高低切换”,建议从高位AI硬件转向低位AI应用,如AI医疗、AI教育等,这类板块前期调整充分,且政策催化不断(11月24日医保局明确将AI辅助诊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试点),业绩兑现确定性更高。
海通证券:风格切换的持续性取决于经济数据验证
若12月PMI未能延续回升态势,低估值价值股的修复行情可能昙花一现。该机构更倾向于“成长为主、价值为辅”的配置思路,建议保留科技成长核心仓位,仅用20%仓位参与低估值板块的阶段性轮动。
中金:无人机正重构工程运维服务新生态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面对中国基建市场庞大的运维需求,无人机正重构工程运维服务新生态。从赋能电网自动化巡检、破解铁路、公路高危巡检难题,到支撑能源管道智能监测、保障电信基站高效运维,无人机正打破传统基建巡检的空间限制与效率瓶颈,降低人力成本与安全风险,推动基建运维智能化。建议重点关注低空经济与基建建设战略协同发展催生的投资机会。
天风证券:A股盈利周期底部拐点或已迈 三季度盈利指标回升概率较大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A股盈利周期底部拐点或已迈,2025年三季度盈利指标回升概率较大,A股盈利底渐明。展望2026年,基本面角度盈利复苏弹性或更值得关注。整体法口径下,预计2025年、2026年全A营收增速分别为4.78%、10.98%,全A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70%、17.94%。具体来看,预测各板块营收在2026年均有较大可能回升,且增速较2025年预计扩大,TMT、消费增速更具备韧性,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绩压力整体更大。上游周期方面,虽然2025年的预测营收增速仅由有色金属、基础化工两个板块拉动,但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能够由负转正。
中信建投:高端被动元件需求增长 上游原材料行业迎发展良机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被动元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将快速拉动高端MLCC、芯片电感、钽电容、封装材料等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上游原材料如镍粉、羰基铁粉、金属软磁粉(芯)、散热材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材料性能决定器件性能,上游原材料领域及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具备优势。
国泰海通:多重因素支持中国权益表现 维持对A/H股的战术性超配观点
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研报称,多重因素支持中国权益表现,维持对A/H股的战术性超配观点。全球风险偏好大幅承压导致的资产波动叠加恐慌抛售使得微观交易风险大幅释放。随着十五五开年经济增速的重要性,政策窗口期临近,市场后续有望建立新预期。短期监管层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具备较强决心与行动部署。过去造成股市估值折价的因素已有所消解,随着尾部风险下降以及人民币资产逐步企稳,中国资本市场处于估值回升和大发展的周期,后续或仍有较大上行空间。中国权益相较于其他主要大类资产的风险回报比较高。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