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Watch专栏作家MICHAEL J. BOSKIN近日撰文,最近中国政府为了抑制股市崩盘煞费苦心,主要手段为禁止主要股东大肆做空,不过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信誉,同时这种举措是否真的有效很值得怀疑。
决策者从一开始就对金融市场、货币和贸易等方面管理不善,比如1990年初的时候,欧洲的许多政府组织,由于在货币干预方面的前后不一致,均遭受了耻辱性的损失。
中国经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股市表现同其实体经济并不存在紧密的关联性,经济放缓已经开始了。对于财政部、央行、交易平台、进出口商来说,这都是一个严重的隐患。
中国政府深信,经济转型期可以实现软着陆,通过稳定和平衡出口、投资,巩固和支持国内消费,尤其是服务业。实际上,中国确实制订了一些明智的政策和改革措施。
但是,经济快速增长掩盖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些官员为了谋取政绩,实现了短期的经济目标;诸如钢铁和水泥一类的基础工业产能过剩;银行和当地的资产负债表中积累了不良贷款。
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有了衰退迹象,官方统计的GDP增长年率为7%,但是大多数观察者相信,实际数字可能只有5%(或者更低)。中国政府的问题是不可否认的,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所有新兴经济体。
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有点像在“荡秋千”,这点跟美国或者德国极其相似,两国GDP均在2%-3%之间徘徊。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同时也是美国、欧洲、拉丁美洲、澳洲的重要贸易伙伴,还是亚太贸易的关键引引导者。考虑到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其不稳定性对世界经济所造成的风险远远超出其邻国。
中国政府必须考虑经济放缓的短期影响,继续深化改革,促使经济转入新的增长模式,并扩大对于市场的影响力。
鉴于此,近期中国政府实施了汇率新规,促使人民币贬值3%左右。虽然这对于改变中国同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影响甚微,人民币市场导向型的改变,有利于其国际化的发展。
此外,中国必须为工业配置新技术,同时提升工人的教育、培训和健康水平;中国需要提振国内消费水平,因为该国人均GDP水平远低于其他国家,这就意味着需要降低储蓄利率;中国需要削减其总负债,目前超出了其GDP的250%。
幸运的是,当困难和挑战来临时,中国3.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充当着极强的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