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当前美国经济正站在关键十字路口:一面是展现出极强韧性、通胀逐步回落的积极态势,一面是劳动力市场快速走弱、周期性与长期性因素交织的复杂格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今年已累计降息50个基点,却仍面临核心拷问——是否需要进一步加码政策力度?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或许藏在20世纪70年代与90年代的历史对比中。通过上图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全要素生产力在中间起到的关键作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无形引擎”,指剔除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后,由技术进步、管理革新、效率提升带来的产出增长。它在70年代和90年代扮演了完全相反的角色——70年代的TFP停滞放大了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供给短缺”的矛盾,90年代的TFP爆发则化解了潜在供给约束,重塑了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循环。简单说就是70年代的TFP停滞,让劳动力市场“人不够用”的矛盾无法通过“效率提升”缓解,只能陷入“抢人→加薪→通胀→再抢人”的恶性循环。而90年代的TFP爆发,用“效率提升”替代了“劳动力投入”,既化解了潜在的供给约束,又让工资、就业、通胀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咆哮的90年代”实现“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的核心支撑。而观察本次就业和通胀的问题,由于我们推断出由于就业岗位缺少导致就业放缓,则美联储倾向于继续降息,动作可能比市场期待的更为“积极”,但节奏会异常审慎。美联储利率与QE政策核心将聚焦“渐进宽松+精准托底”:利率端以25BP为节奏适度加码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岗位需求;QE端先暂停QT进程,必要时通过小规模短端国债购买压低长端利率,支撑资本密集型行业招工。同时通过政策沟通明确宽松边界,引导资金流向AI等提升TFP的领域,继续降息对通胀仅温和提振(消化产能闲置、规避通缩),因劳动力无供给刚性,工资难大幅上涨,通胀长期可控。政策关键是坚守数据依赖,动态匹配需求缺口,避免盲目宽松或过度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