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美联储多位核心官员密集发声,围绕12月利率决议、通胀走势及劳动力市场前景释放关键信号。当前美国经济处于“通胀黏性未消、就业边际降温”的复杂格局,叠加12月议息会议前核心经济数据缺位的问题,官员表态呈现明显分歧,整体鹰派论调占优,直接推动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进一步降温。
鹰派阵营以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为代表,明确反对12月继续降息。洛根在24日的行业论坛中重申,10月反对降息的核心逻辑仍未改变——当前3%左右的通胀率与美联储2%的目标存在显著差距,且消费需求韧性超预期,进一步宽松可能导致通胀回落进程逆转。她强调,“通胀多年高于目标已削弱美联储政策可信度,此时暂停降息是维护政策公信力的关键”。施密德则补充称,当前联邦基金利率3.75%-4.00%的区间仅对经济产生温和抑制,这种压力水平“恰好适配当前经济韧性”,过度降息对通胀的负面影响将远超对劳动力市场的支撑作用。
中性偏鹰派官员构成当前政策讨论的主流。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尽管支持了今年两次降息,但12月是否行动需完全依赖最新数据。他特别指出,就业增长放缓可能更多源于移民政策调整与技术变革,而非劳动力需求恶化,这一判断弱化了就业数据对宽松政策的支撑逻辑。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则提出“高门槛降息”观点,认为美联储应在当前利率水平维持一段时间,进一步放松政策需满足“通胀持续低于2.5%、就业显著恶化”等严格条件,避免政策反复干扰市场预期。
鸽派声音相对微弱,以美联储理事沃勒为主要代表。沃勒在24日的闭门会议中仍坚持,劳动力市场降温信号已逐步显现,10月企业裁员数创2003年同期新高,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近两年低位,这些都意味着经济下行风险在累积。他主张12月继续降息25个基点,以提前对冲经济放缓压力,避免就业市场进一步恶化。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则保持开放态度,认为12月会议前仍有部分经济数据发布,当前判断降息与否为时过早,政策制定需“兼顾通胀目标与经济韧性”。
官员分歧的核心聚焦于三大矛盾:一是通胀黏性与就业降温的政策权重平衡,二是当前利率水平是否已达“中性区间”,三是数据缺位下的政策决策逻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政府此前停摆,11月就业报告将在12月16日发布,而12月议息会议将于12月9日-10日召开,这意味着美联储将在缺乏关键就业数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进一步放大了政策不确定性。
市场对讲话反应迅速,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截至11月24日收盘,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从一周前的62%降至41.2%,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升至58.8%。美股三大指数当日微幅收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升至4.35%,美元指数站稳105关口。对于全球市场而言,美联储政策收紧预期升温将加剧资本流动波动,A股北向资金及汇率走势也将受此间接影响,需持续关注后续经济数据与官员表态的边际变化。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