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31日从国家能源局举行的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五五”期间,我国将通过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供给、统筹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新能源消费水平等途径,实现新能源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平稳发展。同时,国家能源局还将从加强供需协同和政策供给两个方面重点推进相关工作,在“十五五”时期大规模、经济高效地激发各类“灵活性资源”的潜力,以保障能源安全。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表示,我国新一轮自主贡献目标明确2035年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17亿千瓦。实现2035年自主贡献目标,未来10年每年还需新增2亿千瓦左右风光装机。
张星介绍,“十五五”时期是开局起步、攻坚克难的关键五年,要在继续大力发展、做大总量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新能源“立起来”“靠得住”,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平稳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供给、积极推动新能源集成发展、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途径、全面提升新能源消费水平、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和价格机制。
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供给方面,张星表示,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发挥水风光互补优势,积极推动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完善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性文件和管理办法,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多场景多元化开发。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表示,充分激发各类“灵活性资源”潜力,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
“十五五”时期,国家能源局将从加强供需协同和政策供给两个方面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邢翼腾介绍,一方面,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大力提升能源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另一方面,持续加大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供给,不断激发能源市场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破除可调节资源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新型电力系统韧性和安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