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泰国际:降息在即,资金回流与基本面磨底的再平衡
中泰国际表示,资金面对港股形成正面支撑,对冲基金与长线资金持续回流中国资产。8月中国股市逆势获外资流入,反映赚钱效应回升、政策预期趋稳及AI、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赛道吸引力增强。美国通胀放缓推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若美元利率下行,有望进一步吸引外资回流港股。基本面呈现继续呈现温和修复、内需承压的态势。8月核心通胀温和回升,部分上游领域也逐步企稳。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和企业中长贷疲软,实体信心仍待提振。中美关系仍存变数,墨西哥上调对华汽车关税释放贸易区域化信号,短期关注中美马德里贸易谈判结果、10月底APEC峰会期间可能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以及11月10日关税豁免到期日前双方谈判进程的任何突破或僵局,科技、医药等行业或受扰动,但波动中也蕴藏国产替代与科技自主布局机会。整体而言,港股短期预计震荡整固,上行需盈利预期与地产信用实质改善配合,下行则有政策托底和流动性利好支撑。策略上建议把握业绩确定性高的科技龙头、受益产业升级的半导体/AI板块,以及利率敏感型行业如有色金属等,在波动中择优布局。
二、国泰海通:商务部发起模拟IC反倾销调查 国产替代加速
国泰海通发研报指,商务部于2025年9月13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次倾销调查期明确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聚焦过去一年美国相关产品的价格与销售行为;产业损害调查期则覆盖2022年至2024年三年,旨在通过长期数据评估美国进口芯片对国内产业的持续影响,整体调查按惯例将在2026年9月13日前完成,若遇复杂情况可延长6个月。调查范围为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具体指向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与栅极驱动芯片。市场份额方面,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模拟芯片国产替代加速。中国为全球模拟芯片最大消费市场。根据WSTS,2024年中国市场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35%左右,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人民币。模拟芯片设计门槛高,料号数量多,海外大厂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模拟厂商排名中,占比前十的企业均为海外公司,CR10达68%,TI/ADI两家模拟芯片大厂2024财年来自中国的收入超过300亿。上一轮缺芯潮中,模拟芯片在消费电子等中低端市场实现初步渗透,推动国产替代率从2019年的个位数提升至2024年的16%,但仍处于相对低位。在供应链方面,模拟芯片制程成熟,供应链已完成国产化,产能保障充沛。未来,随着国内模拟芯片汽车在工业、汽车等中高端市场的突破,行业将迎来国产化率的加速提升。
三、华泰证券:Q2汽车板块营收稳健增长 布局政策支撑下的旺季行情
华泰证券表示,Q2汽车板块营收同环比+9.0/16.6%,乘用车销量稳增,批发量/零售量环比+11%/13%,乘用车板块营收同环比+11%/22%,Q2净利率同环比-1.4/ -0.8pct,或系自主品牌竞争白热化,新车让利消费者等因素暂影响盈利能力。Q2乘用车板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环比均有所降低,带动经营现金流同环比净增加252/972亿元;零部件板块Q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环比略降,账期收缩利好尚未完全体现在报表端。该机构认为,以旧换新政策或有力支持金九银十旺季销售。关注催化密集的智能化零部件、原材料价格回落利好的轮胎以及出口表现优异的摩托等子板块。
四、中信证券:理顺储能价格机制,国内储能有望高速增长
中信证券表示,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136号文件,储能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模式。根据该机构测算,目前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下储能项目基本具备盈利性。考虑到国家层面可能推出针对储能等调节性资源的容量电价机制,储能项目收入的确定性将大幅增强,对于国央企等客户投资决策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机构测算,在储能100元/kW的容量电价水平下,若储能新增装机保持30%增速,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有1.19%,储能容量电价具备可行性。该机构认为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创造,有望实现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看好储能产业链相关的头部厂商。
五、招商策略:流动性驱动港股新一轮上涨 聚焦三进攻+两底仓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短期看,港股市场仍然主要是依靠流动性驱动,内外流动性充裕港股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从港股中报数据来看,港股公司业绩增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新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以科技为主导的结构性行情具有坚实的盈利支撑。配置方向上聚焦三进攻(科技、有色、非银)+两底仓(困境反转、红利)。
六、交银国际料4季度或将出现一波集中购车需求
交银国际表示,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着力扩大消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在辅助驾驶方面,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的生产准入。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持续提升供给质量。鼓励芯片、软件、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紧密合作,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协同。今年以来,固态电池相关技术与产业链环节持续取得突破,半固态电池有望在高端乘用车市场加速落地。与此同时,整车厂与本土智驾芯片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将显著推动国产芯片的出货规模扩张。该机构指,自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恢复至车价的5%,因此预计2025年4季度或将出现一波集中购车需求。该机构判断,2025全年汽车销量目标大概率顺利实现;2026年需重点关注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的推出节奏。同时L3级自动驾驶法规的正式落地将成为2026年行业发展的关键催化剂,值得重点跟踪。
(亚汇网编辑: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