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新一代逆超线程?英特尔 SDC“超级核心”专利公布:多个小核齐心协力提升单线程性能

文 / 小亚 2025-08-31 01:39:02 来源:亚汇网

该技术旨在不依赖硬件规模扩展或制程工艺升级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协调多核心协同工作,显著增强单线程处理能力。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该技术旨在让两个或多个CPU核心协同工作,就像一个超大核心一样,听起来很像奔腾4时代流传的“逆超线程”传闻。还有人猜测,这与英特尔取消的“皇家核心”(RoyalCore)项目存在某种联系。对于大家熟悉的传统CPU来说,单个物理核心的性能提升存在边际效益递减问题,所以业界更多依赖于制程与频率的提升来提高单核性能。有用户认为,英特尔近年来力推P+E核的混合架构实属无奈之举,其中的E核本质上技术比P核更先进,但奈何E核无法独自扛起大旗。很多用户希望英特尔能推出一款全P核的处理器(BartlettLake仅面向嵌入式平台),但短期内恐怕很难,甚至路线图显示2028年的TitanLake将完全放弃P核(提供最高100个E核)。英特尔本次公布的专利显示,英特尔希望其CPU能够将程序拆分成多个代码块,从而将整个任务分散到多个并行的小核上协作加速完成,而不是耗费精力去构建费电的大核。从操作系统视角来看,这些协同工作的核心组仍被视为统一的逻辑核心(无需软件层适配),但实际上是多个核心在协同工作。从用户角度来看,这一技术似乎能够将两个或多个较小的核心动态聚合为一个更大的“超级核心”,实现对单线程任务的高效处理。尽管多核心协同工作面临指令顺序维护与数据同步等技术挑战,但英特尔在专利中声称,SDC技术可通过特殊指令及“影子存储缓冲区”(ShadowStoreBuffer)等机制保障核心间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并非多线程并行处理,而是针对单线程操作的专项优化。其优势在于无需提高电压或频率即可提升IPC,尤其适用于突发性高负载单线程任务。根据专利描述,CPU可根据负载需求动态在“常规核心”与“超级核心”之间来回切换。目前该技术仍处于专利阶段,实际应用需克服核心间低延迟通信、操作系统调度适配等工程化难题。业界关注该技术能否应用于英特尔未来处理器架构中,亚汇网后续也将保持关注,敬请期待。相关阅读:《《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亚汇网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