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际原油市场上演剧烈震荡,供需两端的矛盾信号集中释放,叠加宏观经济预期扰动,推动油价显著下跌。截至当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25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30美元,收于每桶68.94美元,跌幅达3.23%;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同步下跌2.16美元,收于每桶73.01美元,跌幅2.87%,两大原油期货价格均创下近两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供应端的宽松预期成为当日油价下跌的核心推手。尽管“欧佩克+”此前已释放主动管理供应的信号,宣布2026年1月至3月暂停增产计划,但12月日均13.7万桶的增产安排仍在持续发酵。市场分析指出,这一增产幅度虽与10月、11月持平,但在全球原油供应过剩格局未改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供需失衡的担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球原油供应过剩规模已达每日370万桶,而“欧佩克+”累计增产约220万桶/日,已完全回补2023年的首轮减产规模。尽管美国原油库存意外下降为市场提供短暂支撑,但难以扭转供应端的宽松预期。EIA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量下降342.6万桶,较过去五年同期低5%,但汽油和馏分油库存分别增加232.7万桶和17.1万桶,成品油库存累积反映终端需求疲弱。
需求端的疲软信号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压制油价。欧元区11月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均指向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原油需求增长预期受限。同时,美联储官员最新讲话中鹰派论调占优,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降温,美元指数维持强势,进一步削弱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的投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前一交易日油价曾小幅上涨,纽约原油期货涨幅1.34%,布伦特原油涨幅1.29%,但短暂反弹并未形成趋势性支撑,11月25日的重挫凸显市场对供需基本面的担忧仍占主导。
市场博弈焦点已转向“欧佩克+”后续政策动向与全球需求改善信号。当前市场普遍关注12月“欧佩克+”部长级会议是否会调整增产计划,若供应端管控力度加大,或能为油价提供阶段性支撑。此外,美国冬季取暖需求变化、中国原油进口数据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向,都将成为影响后续油价走势的关键变量。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内原油市场或维持宽幅震荡格局,供需矛盾与宏观因素的交织将使波动加剧。
总体来看,11月25日油价的显著下跌是供需失衡担忧与宏观经济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库存数据偶有亮点,但供应端宽松、需求端疲弱的核心矛盾尚未缓解。后续需重点关注“欧佩克+”政策调整、全球经济数据及地缘政治风险,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原油市场的下一阶段走向。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