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消息面
周一(11月10日),美原油价格交投于60.100美元/桶附近,涨幅为0.55%。
核心驱动逻辑:供应过剩成主导,地缘支撑弱化
(一)供应端:非OPEC增产+OPEC+宽松,过剩压力加剧
非OPEC国家成增产主力:EIA最新月报显示,2025年全球液态燃料产量将增加270万桶/日,其中OPEC+以外国家贡献200万桶/日,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圭亚那是主要增长引擎。美国原油产量已突破1360万桶/日的历史峰值,预计2025-2026年平均产量维持在1350万桶/日,墨西哥湾项目增产速度超预期进一步放大供应压力。
OPEC+政策偏宽松:该组织10月会议决定12月增产13.7万桶/日,且2026年一季度仅暂停进一步增产,未启动实质性减产。尽管部分成员国已接近产量上限,但整体产量目标仍在提升,2025年OPEC+产量预计增加50万桶/日,难以扭转库存累积趋势。
(二)需求端:全球复苏疲软,增长预期持续下修
需求增速显著放缓:IEA已将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测从110万桶/日下调至70万桶/日,OPEC和EIA也分别下调预期至160万桶/日和122万桶/日,三大机构集体看淡需求前景。需求增长几乎完全依赖非OECD国家,中国和印度2026年日均消费量预计增加40万桶,但OECD国家需求在2025年将减少10万桶/日,显示全球消费格局不均衡且整体疲软。
季节性需求转弱: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后,交通用油需求从夏季峰值回落,尽管取暖油消费提供部分支撑,但难以抵消整体消费下滑。同时,新能源替代加速与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进一步压制原油长期增长空间。
(三)地缘扰动:影响力边际递减
近期市场聚焦美国与委内瑞拉的军事冲突传闻,但特朗普政府已出面辟谣,且委内瑞拉实际原油产量不足100万桶/日,即便出现供应中断也难以改变全球供需平衡。此外,巴以冲突达成停火协议后,中东地缘溢价消退,而欧美对俄制裁的影响已被市场消化,印度等亚洲买家提前调整采购策略,全球供应链韧性较强,实际供应中断风险低于预期。
库存压力:显性+隐性库存双高,压制油价空间
显性库存持续累积:EIA数据显示,全球原油陆地库存近两周增加3000万桶,其中中国贡献1400万桶,库存回升趋势明显。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虽有波动,但整体接近季节性高点,库欣地区库存压力尚未缓解,进一步限制油价上行空间。
隐性库存风险凸显:当前全球水上原油库存维持在近年来高位,这部分“浮仓库存”一旦转化为显性陆地库存,将对油价形成额外压制,市场对此高度警惕。EIA明确预测2026年全球石油库存将全年增加,这一预期已成为压制油价的核心因素之一。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