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消息面
  
	
周二(11月4日),美原油价格交投于60.940美元/桶附近,跌幅为0.16%。
	
行情驱动因素:供需博弈与政策预期的双重拉扯
  
	
1.供应端:OPEC+暂停增产“治标难治本”
  
	
OPEC+的政策调整本质是“保份额”与“稳油价”的妥协:12月延续小幅增产满足沙特等国诉求,明年一季度暂停增产应对淡季过剩担忧。但这一举措难以扭转供应宽松格局:
  
	
累计增产压力显著:自4月以来,OPEC+累计增产已达290万桶/日,占全球供应量的2.7%,12月增产将持续释放压力;
  
	
非OPEC+产量强劲:美国原油产量维持1360万桶/日历史高位,页岩油开采成本降至50美元/桶,企业生产动力充足;
  
	
制裁影响有限:尽管美英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实施新制裁,但俄罗斯通过调整出口渠道仍能维持产量,实际供应扰动低于预期。
  
	
2.需求端:淡季叠加宏观压制,疲弱成定局
  
	
需求侧的疲软是压制油价的核心因素:
  
	
季节性淡季来临:11月后全球原油消费进入传统淡季,欧洲炼厂开工率已从9月的85%降至78%,美国汽油库存连续两周累库;
  
	
宏观压力加剧: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本季度全球原油供应过剩达370万桶/日,摩根大通、高盛均预警油价或跌破60美元;美联储降息预期虽升温,但美国10月非农就业数据疲软引发经济衰退担忧,进一步抑制需求预期。
  
	
3.机构观点:震荡共识下的谨慎情绪
  
	
从7家主流期货公司观点看,6家维持“震荡”判断,1家持“中性”立场,无机构明确看多。南华期货指出,OPEC+暂停增产提供短期支撑,但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导致油价“震荡下行”;冠通期货强调,地缘风险降温、库存累积等因素令市场缺乏明确指引,短期难有趋势性行情。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