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原油市场波澜起伏,一系列关键事件和数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对油价走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油价走势震荡
8月11日,国际油价延续跌势,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37美分,跌幅0.56%,报66.22美元/桶;美国WTI原油期货下跌54美分,跌幅0.85%,报63.34美元/桶。不过在后续交易日中,油价又出现回升。截至8月14日,美国WTI原油期货9月合约结算价报63.96美元/桶,涨幅1.31美元或2.1%;布伦特原油期货10月合约结算价报66.84美元/桶,涨幅1.21美元或1.8%。到了8月15日,市场继续波动,WTI原油开盘价63.9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开盘价66.87美元/桶。整体来看,本周油价走势震荡,反映出市场多空力量的激烈博弈。
地缘政治影响显著
当地时间8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协商结束俄乌冲突。这一消息使得市场对于限制俄罗斯石油进入国际市场的制裁即将解除的预期显著升温,对油价产生了下行压力。因为一旦制裁解除,俄罗斯石油供应有望增加,市场担忧供应过剩局面加剧。然而,特朗普与普京的峰会最终未达成实质性协议,若后续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局势出现新的紧张状况,比如冲突再度升级,可能会引发油价大幅上涨。研究公司SSWealthStreet创始人苏甘达?萨克德瓦就指出,如果和平谈判破裂、冲突持续,市场可能会迅速转向看涨立场。此外,美国政府施压印度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当地时间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印度“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加征25%的关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对于石油贸易格局的预期。
供应端数据与政策调整
欧佩克在8月12日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上调了对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同时维持2025年预测不变。报告显示,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比2025年增加约138万桶,达1.065亿桶;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比去年增加129万桶,达1.051亿桶。但国际能源署(IEA)却持有不同观点,其在月度报告中表示,随着欧佩克+成员国进一步增加产量和来自该组织以外的供应增长,今明两年世界石油供应的增长将快于预期。IEA预计今年和明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长分别为250万桶/日和190万桶/日,而此前的估计分别为210万桶/日和130万桶/日。这与欧佩克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欧佩克将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维持在129万桶/日,将202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从128万桶/日调整至138万桶/日。此外,行业统计显示,今年6月全球石油库存连续第五个月攀升,达到78亿桶的46个月高点,国际能源署表示,海上石油产量的增长以及中国原油和美国液化天然气库存的增加推动了这一增长。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
2025年第16轮油价调整窗口于8月12日24时开启,最终因涨幅未达上调线,油价调整确定搁浅。自7月30日统计开启后,油价开局呈现大涨态势,首日涨幅突破200元/吨,周期第2天涨幅蹿至235元/吨。但随后国际油价冲高后开启连续6天下跌,受此影响,国内油价在周期后8天持续收窄涨幅。截至8月12日,周期统计第10个工作日数据显示,参考原油变化率为0.13%,预计汽柴油上调幅度仅5元/吨,远低于50元/吨的上调标准线。下一轮成品油价存在下调概率,因为欧佩克+增产带来的利空氛围仍在,且美俄领导人会晤使得俄乌局势有缓和契机,叠加全球经济表现依然疲软。按照当前成品油调价周期测算,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5年8月26日24时开启。
综合本周原油市场的表现,地缘政治局势、供应端的变化以及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原油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地缘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欧佩克及其他产油国的政策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对石油需求的影响,以更好地把握原油市场的动态。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