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0月21日),现货黄金目前位于4358.36美元/盎司附近,涨幅为0.05%。
黄金市场基本面分析
供需格局:央行购金主导供给收缩,投资需求成消费主力
(一)供给端:矿产金增长乏力,央行储备持续增持
全球黄金供给呈现“增量有限、储备锁定”的紧平衡特征。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矿产金产量同比仅增长1.2%至2580吨,主要金矿企业生产成本同比上升8.7%,澳大利亚、南非等传统产区资源枯竭导致产能释放受限。更关键的是,各国央行持续加码黄金储备,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387吨,同比增长22%,其中中国央行单季增持65吨,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提升至4.8%,创2010年以来新高。央行购金直接锁定市场流通量,据测算当前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总存量比例已达23%,较2020年提升5个百分点,显著加剧供给端紧张。
(二)需求端:投资需求爆发,实物消费平稳
需求结构呈现“投资强、消费稳”的分化格局。10月21日纽约金期货持仓量突破120万手,较上月激增35%,伦敦金现沉淀资金超1500亿元,创历史峰值,反映金融投资需求成为主导力量。国内市场同样印证这一趋势:黄金ETF联接基金单日净值涨幅普遍超6%,易方达黄金ETF联接A规模单日增长12亿元,而实物消费相对平稳,周生生、周大福等金店黄金价格虽涨至1262元/克,但10月前三周销量同比仅增长3.2%,显示普通消费者对高价黄金持观望态度。
宏观驱动:美联储政策转向与美元弱势形成核心支撑
(一)货币政策:降息预期升温压制实际利率
美联储政策转向是黄金上涨的最关键催化剂。10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鸽派信号”,点阵图显示2025年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达78%,市场预期2026年累计降息幅度或达100个基点。实际利率同步承压,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债券(TIPS)收益率降至1.85%,较9月高点回落40个基点,而黄金作为零息资产,其持有成本优势随实际利率下行持续凸显。利率期货市场数据显示,当前黄金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负相关性系数达-0.83,处于近五年高位,印证货币政策对金价的主导作用。
(二)美元指数:弱势震荡强化黄金计价优势
美元指数近期维持98.6-99.2区间震荡,较8月高点下跌2.3%,为黄金提供计价端支撑。美元走弱源于美国经济数据分化:9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1%,低于预期的3.3%,但三季度GDP增速5.1%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路径的分歧限制美元跌幅。不过从长期看,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率突破135%,财政扩张空间收窄,叠加非美经济体货币政策同步宽松节奏放缓,美元指数中长期贬值趋势明确,据高盛预测,2026年美元指数或跌至95以下,进一步打开黄金上涨空间。
地缘与政策:风险事件频发叠加市场调控催化行情
(一)地缘风险:多重不确定性推升避险需求
全球地缘局势紧张持续为黄金注入避险溢价。中东方面,加沙停火谈判虽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边境冲突仍在升级,10月20日单日交火次数达47次,市场对能源供给中断的担忧未完全消退。美国内政方面,联邦政府停摆风险重现,国会两党在2026财年预算案上分歧加剧,若11月17日前无法达成共识,将引发政府部分关门,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政府停摆期间黄金平均涨幅达4.5%,市场避险资金已提前布局。
(二)市场政策:国内调控政策强化上涨预期
国内市场政策形成“短期波动、长期助推”的效应。上海期货交易所10月20日宣布对沪金期货实施提保扩板,保证金比例从7%上调至9%,涨跌停板幅度从5%扩大至8%,短期引发部分投机资金离场,沪金期货日内一度从1001.96元/克回落至995元/克。但中长期看,政策旨在规范市场交易、防范过度投机,反而强化了机构对黄金牛市的长期预期,10月21日沪金期货成交量仍放大至295858手,较政策前增长18%,显示资金对黄金的配置需求并未减弱。
黄金技术面分析
日线图上,伦敦金现呈现清晰的“阶梯式上行”形态,自10月15日突破4200美元关口后,五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超4.8%,形成五连阳走势。关键指标显示:
移动平均线:价格稳稳站在5日、10日、20日及60日移动平均线上方,5日均线(4320美元)与10日均线(4280美元)形成陡峭上行斜率,构成坚实支撑带;
KDJ指标:K值与D值分别运行至85、82高位,虽进入超买区域,但未出现死叉拐头信号,表明多头动能仍在释放;
MACD指标:红柱持续放大,DIFF线与DEA线维持高位金叉状态,趋势性上涨动能未衰减。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