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经历了上周非农数据的肆虐之后,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今年加息几乎成了定局。但是问题来了,投资者对9年来美联储首次加息的惊恐正一点点唤醒市场。
内容导读:
1、回顾美联储五轮加息时资产表现及加息背景
2、美联储议加息资金逃离新兴市场,贬值风潮愈演愈烈
3、此次美联储加息,全球市场该如何应对?
4、从战术角度看做多美元好时机
回顾美联储五轮加息时资产表现及加息背景
第一轮:1983.3-1984.8
加息背景:经济复苏初期;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
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达13.5%,距离超级通胀只有一步之遥。1980-81年间经济处于极端的货币紧缩状态,试图将通胀从体系中排挤出去,通胀率从1981年的超过13%降至1983年的低于4%,让美联储得以在1986年将利率大幅削减至6.75%。
第二轮:1988.3-1989.5
加息背景:通胀抬头;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
1987年股市崩盘导致美联储紧急采取政策,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利率在1989最终升至9.75%。此轮紧缩使经济增长放缓,随后的油价上涨和1990年8月份开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相关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第三轮:1994.2-1995.2
加息背景:通胀恐慌;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
1990-1991年经济衰退之后,尽管经济增速回升,失业率依然高企。通胀下降令美联储继续削减利率直到3%。到1994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债券市场担心通胀卷土重来。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从略高于5%升至8%,美联储将利率从3%提高至6%,使通胀得到控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更加平坦的美国债券收益率曲线鼓励投资者寻求更高的海外回报,因此大笔资金流入亚洲新兴市场,这种情况直到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才戛然而止。
第四轮:1999.6-2000.5
加息背景:互联网泡沫;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
1999年GDP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4%。将利率下调75个基点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当时的互联网热潮令IT投资增长,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再次启动紧缩政策,将利率从4.75%经过6次上调至6.5%。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之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911事件的余波更令态势雪上加霜,美联储停止了加息的进程,并于次年年初开始了连续大幅降息的进程。
第五轮:2004.6-2006.7
加息背景:房市泡沫;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
股市泡沫后美联储利率的大幅下降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3年下半年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17次将利率提高25个基点,2006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5%。在美联储连续加息之后,另外一个泡沫--美国房地产泡沫被刺破,成为本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联储再次开始削减利率。
美联储议加息资金逃离新兴市场,贬值风潮愈演愈烈
5月中旬以来,新兴市场货币的确表现欠佳。关于货币的数据绝对让你触目惊心。新兴市场货币整体已经跌至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以这些货币计价的债券已经跌去了过去五年的回报。新兴市场货币被迅速和大规模的抛售,各新兴市场国家担心,货币的下跌将加剧通胀,阻碍外国投资,从而对经济造成拖累。
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美国加息带来的升值效应,另一方面,近年来令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受益的大宗商品的价格重新下跌,对新兴市场货币造成冲击。
7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由于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差距拉大,将导致美元进一步升值,这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比如总债务水平较高、外汇债务比例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本次新兴市场下滑的核心在于全球贸易前所未有的疲软。过去四年来贸易的增长一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这在二战以来都非常少见。除了2010年昙花一现的复苏,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量已经逐步萎缩至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水平。
而且,贸易对于全球经济的推动也在降低。据世界银行测算,一美元贸易额对于全球经济的推动效果甚至不及1986年至2000年间平均水平的一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历来高度依赖出口,贸易环境的低迷就对其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不久之前,大多数投资者还以为这种放缓是周期性的,随着美国和欧洲的复苏,新兴市场会有起色。
此次美联储加息,全球市场该如何应对?
从上文分析的美联储五轮加息的时长来看,一般为1-2年,无论是经济过热还是互联网、房地产泡沫时期,防范通胀过高和资产价格泡沫都是加息的重要原因,因此加息政策本身就包含了引导资产价格的期望,这必然对资本市场造成相关影响。
美国债市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除了在2004年这一轮加息后收益率继续下跌(利率之谜)外,在其他四轮加息前后一个月、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都出现了上升,可见国债收益率对于加息的反应更为直接和显著。摩根大通称,随着美联储加息临近,美国短期国债价格将会下跌,预计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从当前的0.67%攀升至年底的1.25%。由于期限短,美国两年期国债对美联储加息最敏感。
汇率:
历史上看,美联储首次加息前一季度美元指数会较为强势,加息前一个月以及加息后一个月、一季度走弱的情况更多,表明加息临近投资者对于美元会较为谨慎,加息后也会多数经历预期兑现后的沉寂。
由于1994~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无法从历史数据判断人民币汇率对于首次加息的反应,但参考年初美元走强时人民币汇率明显弱势,而在美元指数跌回100以下后人民币又有所升值的情况来看,若美元指数如历史情况在加息后有所走弱,那么人民币将不会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
黄金:
对黄金而言,考虑到国际黄金市场主要是以美元标价,而且美元作为目前最为通用的国际货币,其与黄金之间存在货币性上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在美联储加息、美元信用基础稳固、走强预期加强的情况下,金价确实会面临加息前后的短期下行压力,历史上看金价对于美联储加息的反应也较为灵敏,在加息前夕价格会承压。但长期来看,若通胀有起色,黄金的商品属性意味着金价也会受到一定带动,若通胀持续低迷,货币政策在首次加息后也难迎来进一步收紧的消息,因此金价也不会一路向下。
A股:
1999年中国股市曾经在前期暴涨,在7月开始调整,美联储加息可能是催化因素之一。今年7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股市呈现疲弱之势,而危机余波未平的中国股市仍然估值偏高,潜在风险并未消退,如果恰逢美联储加息而导致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预期进一步强化,对A股而言始终是一个负面因素。
从战术角度看做多美元好时机
美联储去年3月开始的基于经济数据的部分货币政策转变还尚未完成。耶伦表示剔除“耐心”,不代表失去耐心。
自那之后,对于2年期美债收益率对美国经济数据敏感度的预期便有所转变。即便美联储3月放弃了前瞻性指引,市场也认为美联储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这对于美元来说很重要。因为对于前瞻性指引的淡化在去年曾在9月及12月会议后的几周对美元构成重要利好。
抛开美联储究竟什么时候升息不谈,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美元短期利率也存在着进一步风险升势的可能性,这对美元构成支撑。
美元走高有据可循:油价的下跌对那些原本就和低通胀做抗争的地区的伤害更大,比如欧元区和日本。
和去年夏天很相似,现在的关键是看油价的下跌对通胀预期的影响,之前通胀预期的下降已经变得相对柔和了。在日本方面,核心通胀水平要持续反弹至日本央行2015财年的0.7%目标是十分困难的,即便日本央行采取新的通胀计算方式(剔除掉能源和生鲜食品,但包括加工食品)能够令通胀趋势略有向好。对于日本和欧元区来说,进一步增加刺激规模的可能性都在上升,这也令做多美元的理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