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银川9月16日电 (记者 于晶)9月15日,2025年中国仲裁周宁夏专场活动暨中阿农产品贸易与农业技术合作法治保障培训会在宁夏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中阿农业经贸合作中的法治需求,旨在通过深化仲裁与调解机制建设,提升跨境商事法律服务水平,为双方农业技术协作与农产品贸易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宁夏作为中阿合作的重要窗口,已成为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进行农业技术与贸易往来的关键枢纽。目前,宁夏已向约旦、沙特等12个阿拉伯国家推广农业技术50余项,合作范围正逐步拓展至中亚地区。然而,随着合作深化,检疫标准差异、知识产权归属、跨境纠纷解决等法治瓶颈日益凸显,构建高效、专业的法治保障体系成为推动中阿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宁夏已于2024年11月获准设立“中国国际商会宁夏调解中心”,并与宁夏高院共同印发商事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实施意见,初步建立起诉讼与调解有机衔接的合作框架。今年以来,宁夏已累计受理商事调解案件5件,其中3件成功达成调解协议,机制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表示,宁夏不仅是中阿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涉外法律服务的关键节点。通过此次培训,邀请专家深入解读国际商事仲裁实务,旨在补齐本地法律工作者在国际规则衔接、跨境争议解决等方面的专业短板,助力宁夏打造涉外法律服务与仲裁实践的“西部高地”。
宁夏律师行业相关负责人指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共同搭建常态化交流协作平台,通过信息互通、经验互鉴、成果共享,聚焦中阿农业合作中检疫标准衔接、规则适用协调等现实难题,提出务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着眼未来,不断探索法治保障的新路径、新模式,使法治成为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的“安全阀”,更成为打通合作堵点、激活合作潜能的“加速器”,推动中阿农业合作迈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