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今日私募基金要闻一览(2025年5月8日)

文 / 浩宇 2025-05-08 21:14:12 来源:亚汇网

   深圳证监局通报辖区私募基金监管情况,要求加强投资运作管理

   5 月 8 日,深圳证监局发布最新一期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通报指出,近年来,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辖区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违反基金合同约定开展投资运作的情形。产品估值、申购赎回及关联交易等展业行为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较为突出,个别机构甚至触犯挪用基金财产的底线要求。

   深圳证监局要求,辖区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谨慎勤勉履行投资管理义务,确保投资运作不违反监管规则要求、基金合同约定,不得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具体而言:

   严禁挪用、侵占基金资产:各私募机构应当加强对业务和员工行为管控,重点防范私募基金违反合同约定向实控人、关联方控制的银行账户转款,通过 “投资” 关联方标的将基金资产转出,违反合同约定向基金资产收取大额 “顾问费”,利用基金资产自身债务等挪用、侵占的行为形式。

   杜绝违规违约投资交易行为:各私募机构应当有效防范并杜绝直接违反监管规则要求或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交易行为,如投资范围、嵌套层级、杠杆水平、投资标的集中度不符合要求,触及预警、平仓线后未按约定平仓,以及违反合同约定向基金财产收取费用等情形。对于因客观原因不能按合同约定执行的情况,应当及时向投资者披露或修订合同。

   严格履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各私募机构应当严格落实监管法规规定、基金合同约定的关联交易决策和信息披露机制,确保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保障投资者知情权,严禁实施利益输送、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等违法行为。股权类私募机构不得利用对外募集的私募基金,恶意高价 “接盘” 其内部人员或关联方无法退出或预计亏损的投资项目。

   加强估值管理,避免不公平对待投资者:各私募机构应当妥善制定投资新三板、弱资质信用债、参与定向增发、协议转让等低流动性、限售资产相关业务的估值原则,确保估值符合所持有资产公允价值。

   加强赎回管理,不得损害投资者合同权利:各私募机构不得无故拒绝投资者根据基金合同约定提出的赎回申请,确认投资者赎回申请后不得无故拒绝根据合同约定支付赎回款。

   下一步,深圳证监局将持续加强对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运作行为的监管检查力度,督导各相关机构提升内控机制,严肃问责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金融监管总局:已设立 74 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今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表示,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其中,促进投融资结合是重要一环,目前已经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已设立 74 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外,在 18 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助力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更好地发展,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4 月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放缓,区域格局稳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全国新增 16 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备案,较 3 月减少 3 家。从业务类型看,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新增 12 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新增 4 家,延续股权类机构主导格局。

   区域分布方面,新增机构覆盖上海、江苏、湖北等 9 省市,但集中度仍高。上海以 6 家领跑,江苏、湖北各 2 家,北京、深圳等 6 省市各 1 家。尽管地域覆盖有所扩大,但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合计占比达 50%,与 3 月末其管理规模占全国 74.96% 的头部效应相呼应。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管理规模分别达 4.93 万亿元、4.66 万亿元和 1.96 万亿元,资本、人才及政策优势显著。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行业的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规范,区域格局在短期内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

   私募巨头博裕资本拟入局 “中国店王” 北京 SKP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拟通过其关联方收购北京 SKP 42% - 45% 股权。有分析称,整个 SKP 商场业务估值 40 亿美元 - 5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92 亿 - 365 亿元),据此推算,北京华联或通过此次股权转让回笼资金百亿元。北京 SKP 素有 “中国店王” 之称,其在高端商业领域地位显著。若博裕资本成功入局,将为北京 SKP 的发展注入新的资本力量,同时也反映出私募机构对优质商业资产的关注和布局。此次交易后续进展值得市场持续关注,其不仅可能影响北京 SKP 的运营策略,也可能为私募投资商业地产领域提供新的参考范例。

   陆金所控股被调出港股通标的名单,或与私募业务财务违规有关

   2025 年 5 月 8 日,陆金所控股(简称 “陆控”)被正式调出港股通标的名单。根据港交所规则,标的调整通常与流动性、合规性等指标相关。此次调出或与该公司自 2025 年 1 月港股停牌后交易活跃度不足有关。尽管未直接归因于财务违规,但后者引发的审计危机、管理层动荡及市场信心下滑,成为影响其资本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此前,普华永道审计师在与陆控时任高管的沟通中发现关联交易线索,随后独立调查证实,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陆控通过子公司投资非关联信托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向关联实体购买底层资产,用于赔偿私募基金投资者的损失。该交易未履行港交所上市规则要求的信披义务及独立股东审批程序。普华永道因质疑交易独立性及公司未及时披露调查结论,对 2022 - 2024 年财报出具 “不得依赖” 的审计意见,双方最终终止合作。港股通标的资格被取消后,内地投资者交易通道关闭,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压力。此次事件不仅对陆金所控股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整个私募基金行业敲响警钟,合规运营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亚汇网编辑:浩宇)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