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姜子健:中国需要的是陈光标还是慈善?

文 / 尚桑 2014-01-23 17:30:26 来源:亚汇网

  毫无疑问,陈光标是一位饱受争议、并在争议中让人欲罢不能的慈善达人。

  一次比一次高调,这就是陈氏慈善的模式。很不愿意看到陈光标和慈善成为条件反射的两端,陈光标仿若成了中国的慈善专业户。面对质疑,陈光标淡定地回应了一句:“中国就需要我这样的‘暴力慈善’”;我想问的是,中国到底是需要慈善,还是需要陈光标们?

  我并非是想将陈光标与慈善对立起来,相反,关于他的“中国慈善论”的大多观点,我仍举手赞同。“社会对我的行为有争议,有讨论,是好事”,单是将慈善再次高调引入公众与当局的视野,便已幸运;而这种陈光标式的“非主流慈善”,又能够走多远?

  陈光标是一个民营企业慈善家,当下民营企业家做慈善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做慈善,比起“民间慈善活动”,应该有一个更贴切称呼,叫“民间公益活动”。不管是抗震救灾还是弘扬传统文化,其实要做到的条件并不难:具备爱心和财力。但是事实上它就是那么难:你自己掏钱给穷人,那叫“学雷锋”,不叫“慈善”;你把钱交到官方组织那里——也就是中国慈善总会或者红十字会之类——然后他们再进行具体的分配,你的任务就是交钱,这就等于你做了慈善,其他的不用你插手了。

  这些所谓的“官方组织”,言下之意就是得到权威认证的“免检组织”,以决定其合法性和权威性。这本身其实并无多少害处,统一调度慈善基金固然可以提高慈善基金的利用率,“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当然这是理论上的,事实上这样的操作更麻烦:不仅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还要保证慈善基金的合理运用与监督,而在这些漏洞上出的问题早已路人皆知。

  由是,本该低调的慈善活动偏离了轨道,缺少阳光的照耀近乎阴影,民营企业家诸如陈光标、王健林等人,并非无慈善之心,而是缺乏慈善的途径。李连杰的壹基金之所以举步维艰,大抵也是归因于此。

  陈氏慈善多少带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豪壮与悲情,无论国内高调发钱还是国外慷慨解囊,都是形单影只,无论喝彩者还是睥睨者,都是观众。即便当上了世界首善,也注定席卷狂潮,解救中国慈善于阴影之下。

  陈光标的“暴力慈善”仿若一股飓风,一扫诸多的清帐帏布,在道德口水的压力之下,将一个赤裸裸的慈善展示于众。在这样一个阵风对麦芒的环境中,有人批陈光标拿慈善作秀,有人主张宽容对待,笔者看来,任何一种态度都是置自身于事外。既然问题已经被抛出来了,陈光标的这部分任务算是完成了,有心栽花抑或无意插柳,公众的焦点应从陈光标身上转移到慈善中,简而言之,中国不是需要陈光标们,而是需要真正的慈善,这条路还有很远要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