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专家统计,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青年就业问题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
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也不另外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年轻人的就业之途变得坎坷曲折。这其中,一些人由于学历低、技能差,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很难找到就业机会,或者由于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感到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些人似乎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所以干脆自愿选择失业、待业。
独生子女就业者高不成低不就
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钱宗范教授说,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反思这些年来的独生子女教育。“啃老族”绝大部分源自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就在被“捧着”的状态中成长,家庭应该传输给他们的勤劳、孝顺、责任感等价值观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相反还养成了不能独立、追求享受、缺乏责任感的性格。在社会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对职位的期望值却过高,偏离自己的实际能力,因此造成就业困难。
应试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大学夏学銮教授认为,在以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中,在中等教育阶段,年轻人根本就得不到职业技能训练,这使得许多人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优势。
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通明认为,市场经济要求青年人在各种风险中博弈,而应试教育使得年轻人思想、心理都不成熟,对社会竞争缺乏价值观的准备和心理准备,一些人由于害怕在摸爬滚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干脆逃避竞争,封闭自我。
如何减少中国“啃老族”?
创造就业岗位并刺激青年人就业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廖国一认为,在加强政策引导、帮助青年人就业的同时,各级政府、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还应尽快完善针对社会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资格认证体系,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多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让他们在参加工作之前就获取多种资质,增大就业可选择度,适应社会需求。
立法“禁止啃老” 有比没有好
山东省在《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中写入“禁止啃老”条款——“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家长该狠下心来给孩子“断奶”
专家指出,对家长来说,也要在适当的时机狠下心来给孩子“断奶”。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父母百般满足子女的需要,而不是积极培养其自主、自立意识,就会使子女丧失成长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纵容子女“啃老”,到头来既害了父母,也害了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