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立法禁得住“啃老”吗

文 / Glary 2014-08-27 17:14:31 来源:亚汇网

  近年来,啃老一词成为网络的一大热词,不少地区也通过立法明确禁止“啃老”。继江苏省、山东省等地之后,杭州市也将通过地方立法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而这次和以往一样引起广泛关注,质疑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主动“啃老”是教育的失败

  对身体健康的成年子女父母已经没有抚养义务了。不过,父母诉诸法律将啃老孩子赶出家门很罕见。有人称,这具有破冰意义。诚然,这样的司法判例,对后来啃老者有警示意义,但是能狠下心来这么做的父母有几个?法律不过是最后的救济手段,赶走了啃老孩子,看似胜利了,亲情却丢失了。其实,在此事件中,即使能赶走孩子也赶不走失败的教育,现在很多子女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百般溺爱,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子女从小就好吃懒做、自私自利、心理承受力差,再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压力大,当惯了“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们生理上已经成熟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断奶”,很容易在巨大的压力下产生啃老的想法。用法律禁啃老不过是治标,通过好的教育让孩子拥有健康人格,才是治本之策。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啃老”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且“啃老族”呈现高龄化趋势。有报道称,“啃老”引起的家庭纠纷大约占整个家庭纠纷的四分之一。可见,并非所有老龄人都乐意、都能承受“啃老”之重。有学者将“啃老”上升为“代际剥削”,虽然从亲情的角度难获认同,却也揭露出某些子女的贪婪。

  专家认为,中国的代际关系是反哺模式:亲代抚养子代,子代赡养亲代。为人子女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尽快独立,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报答,成年之后还在“啃老”,还奢谈什么对社会做贡献?

  因此,山东等省以立法的方式禁止年轻人“啃老”,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鼓励和促进年轻人自强自立,尊老孝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禁止“啃老”,仅凭立法是不够的。相关部门应该从社会保障机制和关心关怀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赡养老人的社会氛围。同时,整个社会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转变当今社会对孩子过度溺爱的现象。正所谓“慈母多败儿”,做父母的更应该改变落后的教育模式,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逐步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敢于担当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