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到传出建行提出详细减薪方案,一时间降薪恐慌情绪火速蔓延整个银行界,但就在传闻主角建行36万员工“谈薪色变”之际,9月1日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在业绩中期发布会上亲自上阵灭火。他解释称,中央正在讨论的薪酬改革方案主要涉及金融央企负责人,但并不包含普通员工。
9月2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一句“通过市场化选任的企业负责人不受新制度调节”,为这场纷纷扰扰的金融高管双轨制划了界限。
事实上,在国有五大银行中一直运行的是薪酬双轨制,总行的诸多岗位按国企的行政岗位来设定,薪酬则是由财政部按照管理指标、业绩水平去核定;而分行的业务部门又按照市场化聘用体制来实行。
“前者属于体制内的按规定执行,就像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薪酬体系,与后者市场化薪酬运作是不一样的。”某国有银行深圳分行一位中层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尽管薪酬双轨制并行多年,但现在仍存在领导降薪影响到自己的担忧。
更难以言表的是,近期披露的业绩中报显示,国有大行盈利增速正徘徊在个位数上下,甚至下滑至个位数,中国银行业渐渐卸下冲规模的暴利标签。与盈利模式转场匹配的是,银行员工的黄金薪酬时代也正从规模向利润考核转变。
“两率(利率、不良率)考核,能上能下,基本工资少则二三千元,多则也只有四五千元,不同工龄不同岗位,前中后台,多劳多得,怎么升?怎么降?”另一家国有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认为,降薪话题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赚钱不容易了。
市场化的金饭碗
一直被外界艳羡的是,金融业的高薪资以及其“高大上”的金领身份,这也许是近期社会传出要对整个国有银行员工降薪的原因之一。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人均年薪最高的行业仍是金融业,达996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4倍。
统计数据显示,41家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员工平均薪酬为23.4万元;其中,信托行业以59.8万元的平均薪酬成为金融领域里最赚钱的行业,证券业平均薪酬仅是信托业的一半,为27.4万元,其后是平均25.3万元的银行业,保险业以13.8万元垫底。
不过,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分别以41.96万元、40.63万元、37.53万元薪酬排名前三,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平均薪酬的近两倍。
尽管金融企业的高薪酬为外界所艳羡,但是金融业从业人员却有自己的说法。
“外界只关心你赚多少,业务不好被淘汰并没有人关注。如果赶上反腐、贷款企业跑路,轻则克扣奖金、协助办案,重则还要被开除。”某国有大行河北分行信贷业务部负责人李伟称,在产能过剩地区,不良贷款激增,扣、罚甚至开除都是今年的“新常态”。
“小微零售业务市场同样不景气。”在徐东东的金融职业生涯中,从某国有大行苏州分行到当地的某股份制银行,再到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3次跳槽后,他最大的感受是赚得越多,责任越大。
但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处于困境。陈小林,毕业4年,今年年中刚刚从江西一家国有银行跳槽到某上市城商行一分行。“我算幸运,阴差阳错跳槽的结果是新东家给出的薪水跳涨了两成。”陈小林感慨,与是否降薪无关,只要有更好的机会都会选择离开。
让外界最为关注的基层一线柜员,记者获悉,2013年建行全行全面推行“网点一线岗位补贴”,落实薪酬向前台一线岗位及基层员工倾斜。建行柜员李经纬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地区一线柜员每月增加补贴500元。
更为重要的是,记者接触的多名银行人士都表示,今年赚钱不容易了。“所谓拜访客户,干的都是体力活。”李伟称,信贷员工的岗位曾经红极一时,一样的付出往年的收入是增长的,但今年的付出换来的却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