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税务部门税收收入保持正增长,其中七八月份收入增幅明显回升,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全国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超过30%,“压舱石”作用凸显,特别是部分高端制造业税收增长较快。 在浙江杭州的一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记者看到一台台机械臂在视觉传感器的指挥下,正在进行汽车制造的相关测试。这家企业研发的工业智能视觉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今年以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汽车漆面检测和磨抛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业务量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前八个月,浙江省制造业保持稳步发展,全省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5%。当地税务部门主动对接企业设备更新、转型升级需求,精准推送惠企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滨江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 夏冰:今年1至8月,浙江省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5.3%和10.5%,有力拉动整体增幅,全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9日 08:32 55
9月18日,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国际科技合作广泛深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速构建。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夯实科技强国根基上,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五年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为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新台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9日 07:31 45
9月17日,财政部发布《国债业务公告2025年第153号》称,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四期)第二次续发行已完成招标工作。本次续发行国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350亿元,为2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 2025年,我国拟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上述债券发行后,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整体发行规模已达到11480亿元,发行进度达88.3%。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整体节奏呈现出“前置启动、均衡推进”的特点,确保资金与项目进度匹配。 今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整体提速。9月10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比去年提前1个月启动发行,截至7月末已发行7610亿元,有力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工作。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拟发行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8000亿元拟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拟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从具体的下达情况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在“两新”工作方面,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8日 08:31 49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将有助于激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升级需求,提升服务的供给能力,能从供需两侧发力提高消费意愿,从而对消费起到较大的刺激作用。 从数据来看,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拓展新增长点、推动经济升级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8月27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最新测算结果,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136.0,比2023年增长14.2%。这表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正持续成长壮大,我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为服务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刘向东进一步表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需要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扶持政策制定、要素保障供给、监管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新业态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企业则需紧密结合消费需求,精心设计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那么,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8日 08:31 54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9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有序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企业实现布局结构优化的“必选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结合企业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化布局,逐步积厚成势。“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在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投入,有效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布局,企业发展模式也受到深刻影响。比如,中央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8日 08:31 56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服务零售额增长5.1%,市场销售呈现持续扩大态势。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经贸展会,调研线上线下,实探文旅热、体育热等消费热点,感受到消费增长的动力澎湃。 创新融合显活力 新消费蓬勃发展 进入扫描仓仅0.3秒,200多张360度的照片即刻完成,一周后就能得到一个真人手办。在浙江杭州“第二人生”消费级3D打印工作室里,不仅可以做形象玩偶,还可以打印任何喜欢的潮玩、做数字人。 “我们是通过AI算法合成模型,3D打印,经修模后就立马呈现了,这些新事物很受年轻人喜欢。”第二人生负责人陈雨欣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创新赋能、技术加持,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追逐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在意产品带来的“情绪价值”。 在线上,一颗风油精味的软糖,因“足够疯”登上了今夏热搜榜;LABUBU在全球范围内“一BU难求”,带动线上平台毛绒挂件类产品成交量暴增;6·18期间,主打“陪练、互动、AI理解”的棋类对弈机器人在京东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68%……饱含“情绪价值”的商品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情绪消费”的出现,是需求升级的结果,当物质条件日益丰富时,人们从关注基本生活需求逐步转向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需求。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8日 08:31 51
资产规模超过90万亿元,研发投入连续三年破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达8.6万亿元……9月17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迎来国务院国资委专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国资央企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推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开创性、历史性的重要成就。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张玉卓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营业收入均超过万亿元。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 作为中央企业的核心资产,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近年来不断提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介绍,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了近50%,“十四五”以来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8日 08:31 53
9月17日,财政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延续增长态势,累计增幅继续回升。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中央、地方收入增幅均为2%。 统计显示,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万亿元,增长0.3%,增幅比前7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累计增幅由负转正。前8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2.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6亿元,微增0.02%,累计增幅首次转正。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2%、2%、8.9%,增幅保持平稳;企业所得税增长0.3%,累计增幅实现转正。 “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财政的可持续性将发挥积极作用。主要税种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保持较快增长,显示出经济回升向好和资本市场活跃的带动效应。”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代欣分析,企业所得税实现正增长的意义很大,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增长功不可没;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方面的税收增速加快,受益于提振消费政策的作用和服务业的增长。 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长,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 统计显示,前8个月,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8日 08:31 48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居于首位。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超大特大城市制度创新、要素配置和科技创新能力明确提出3个“支持”。这意味着,超大特大城市必须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节点链接作用,增强国际“磁吸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超大特大城市,往往是国家或区域经济中心,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具备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还是交通枢纽和信息中心,能够与全球各地紧密相连,为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动提供有力支撑。 这样的优势,使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链接。在全球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和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更要通过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换发展动能、迸发创新活力。 对照这样的任务要求,必须看到,超大特大城市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对高端要素资源的配置;创新生态不够完善,创新效率不高,影响了对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传统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格局、城乡发展格局等,都需要因时而变。而各项调整变化的关键遵循,就是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科学方法。 一方面,拆除各种有形无形的“藩篱”“壁垒”,着力破除阻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8日 08:31 50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8.3%,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持续改善……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介绍,“十四五”以来,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的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了。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这5年,是国资央企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的5年,是发展提质、改革增效、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的5年,是党建引领、监管护航、企业面貌为之一新的5年。”张玉卓介绍,“十四五”时期,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营质效保持稳中向好。质量效率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至81.7万元。 “稳”的基础不断夯实。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说,一方面是保值增值稳,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权益从14.2万亿元增至18.3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5%。另一方面是经营效益稳,“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利润总额,预计比“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40%、50%,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持续改善。 “进”的态势持续巩固。首先,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2021年至
中国财经 小亚 09月18日 08:31 46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亚汇通
欢迎咨询广告投放